問:教養六年級的過動兒孩子,讓我大受挫折,為什麼該教的也教了,該盯得也盯了,還是沒辦法讓孩子遵守生活規範呢?答:我的兒子現已26歲。他小三時醫生診斷有過動症,一路陪他過關斬將,酸甜苦辣的心情只有過來人能體會。很樂意和妳分享我的經驗,互相鼓勵。深信妳是疼愛孩子的母親(要不妳就不會發問了),妳的孩子是有福的!我以前有一個錯誤的做法,就是替孩子擔當責任!他的生活規範成了我的問題,而他卻無關痛癢!因此,我改變方式,坐下來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討論,聽聽他的想法 (尤其男孩子對整潔的要求,和女孩不同,和大人差距更大),再和他說出妳的原則和要求。然後,找出折中點,(孩子和妳都能接受的),並請孩子自己訂定獎懲方法(包括做些甚麼,如何做,何時完成,如何檢驗成效…),然後寫下來,否則口說無憑。目的是讓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訂下的,而非媽媽規定的!然後確實的執行。過動的孩子對生活規範本來就比較鬆散,因此訂定的規則要合理,而且是他關心的,能做到的,他才會甘願做喔!若是有時間限制的,父母要耐下性子,不一直提醒,直到時間到了再檢察。我的兒子告訴我:「媽媽,我本來就快要做了,妳一提醒我就會賭氣,因為我認為被小看了!我偏要再等一下再做!」在我看來是不合理的心態,但是,他若如此想,我和他爭也沒用,只好讓孩子嚐嘗拖延的後果,此時按寫下的合約懲處就沒話說了!我每年訂下三樣我希望孩子能改進的事,(生活習慣或讀書習慣..等),其他的就睜一眼閉一眼的不堅持。幾年下來兒子進步了,家中氣氛也平和多了。教養孩子有如跑長跑,直到終點才分勝負。因此不要氣餒,深呼吸三下,再出發。不要過度自責,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學習自己擔起擔子。記住,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表現不是來給做父母的打分數,常常父母把孩子的表現看的過重,因而帶給孩子極大的壓力。
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3) 他發出一個問題、或做一件事情,後面總是有原因!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2) 我的兒子就是一直在正面的想法中接受過動兒的訊息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1) 他不大知道自己惹了麻煩,別人講他他也不大在意怎樣才能讓過動兒遵守生活規範? 我以前有一個錯誤的作法,就是替孩子擔當責任電台訪談錄(10)家有好動兒 成人過動兒要對付自己〝有頭沒尾〞、〝雜亂無章〞的習慣電台訪談錄(9)家有好動兒 拿孩子去做實驗,是不值得的電台訪談錄(8)家有好動兒 從小培養孩子學習"停下來,想一想"的習慣電台訪談錄(7)家有好動兒 幫助孩子找到克服分心的方法電台訪談錄(6)家有好動兒 孩子究竟是做不到、不能做?還是不肯做、故意不做?電台訪談錄(5)家有好動兒 要幫助過動兒,絕對不能單靠藥物電台訪談錄(3)家有好動兒 過動兒的思考方式常常跳出常人思考的框外,不按理出牌電台訪談錄(2)家有好動兒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電台訪談錄(1)家有好動兒 知道兒子是過動兒後,雖然害怕、卻也鬆了一口氣電台訪談錄 這次訪談,讓我更認識好動兒也更認識自己孩子是過動兒,要怎樣向孩子解釋? 過動兒不只不笨,還非常聰明
孩子是過動兒(好動兒),該不該服藥?(3) 當事者必須自己去探究「用藥不用藥」的利與弊孩子是過動兒(好動兒),該不該服藥?(1) 這真是見仁見智,也是最困擾過動兒父母的問題孩子是過動兒(好動兒),該不該服藥?(2) 可能有哪些不良的副作用電台訪談錄(7)家有好動兒 幫助孩子找到克服分心的方法電台訪談錄 這次訪談,讓我更認識好動兒也更認識自己